川端康成文學之旅秒殺搶購
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美國文學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川端康成文學之旅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文學旅行作家陳銘磻,
帶領你尋訪連日本人都看不到的文學感動!
「搭乘『踊□子』夢幻列車,這和夏日伊豆海邊的浪花無關,這不是難以實現的夢想。熱海是通往伊豆半島,搭乘夢幻列車的起點,一段夢想旅程的開始,那一節一節充滿抒情與使人讚不絕口的列車,旅人因激烈渴望而感到興奮。……」
「川端康成在《雪國》描述:『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雪國』指的就是越後湯澤;『信號所』是土樽信號所,現在成了土樽火車站,平時客人不多,異常冷清,往前約十公里,便是越後湯澤站。『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這句『名言』,已然成為越後湯澤的符號,石碑、名產、店家,都以這一句文學語言作為象徵。……」
永遠孤獨的文學旅行者──川端康成,
以孤獨作為底色,以美麗與哀愁組成他的文學巨塔。
「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
「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1968年,川端康成以其三部名作《雪國》、《古都》、《千羽鶴》,
成為日本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當時諾貝爾獎評語是這樣寫的:
「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善於用象徵手法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川端康成,於1972年自殺身亡,迄今,
已經足足40年之久,但是,他的作品卻讓所有讀者永世讚嘆!
《伊豆的舞孃》書寫內心深處渴望女性關愛的情愫,
是一部反映日本文學精髓,代表東方神韻的巔峰傑作;
《雪國》描述矛盾、紛擾,進而追求高深幽玄的禪理,
被譽為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抒情文學的頂峰」;
《古都》以京都祭典之旅,貫穿親情、愛情、友情,細膩而含蓄;
《千羽鶴》藉茶道反映日本人的複雜心緒,以茶具寫活了人的感情……
文學旅行作家陳銘磻再現日本文學地景,透過細膩的筆觸,穿梭古今,
帶你一覽大和民族「滅絕之美」的獨特思維與人性特質,
領略川端康成文學世界中的美麗與哀愁。
這是日本文學&深度之旅的愛好者,
肯定會深深愛上的一本著作!
本書特色
.作者以文學旅行方式,親自前往京都、大阪、伊豆、鎌倉、長谷、東京…… 等地,從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雪國》、《千羽鶴》、《古都》……等作品,探討川端筆下的細膩人性與日本文學之美。
.以文字傳達川端康成文學作品中,心靈的吶喊、盼望、憧憬、愛與憎、生與死、悲歡和離合的眾生百態。
.細膩呈現川端康成鮮為人知的成長背景與晚年生活。
.以圖片傳達川端康成文學作品中,日本文化美學與人性特質。
本書重點
.理解川端康成的身世,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其作品的精髓。
川端康成兩、三歲時父母病故,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扶養,他唯一的姐姐則寄養在另一親戚處。由於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並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鬱、扭曲的性格。上學後這種生活有所變化,但不幸又接踵而來,川端康成的祖母、姐姐,祖父相繼過世,這種對於死亡的體驗給他留下的恐懼,影響是一生。
自幼生活孤寂的川端,雖則一邊拒斥與現實社會接觸,卻又一邊獨自在文字世界裡,編織屬於自己想像空間的能量……。以川端的心態來揣測,一方面極力隱藏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不願為人所知;另一方面又強烈渴望關愛與理解,希望有人能透過自己的作品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的矛盾,正是川端一生痛苦的根源所在……
.認識川端康成文學創作中的人性特質,同時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精髓。
川端在人世間七十三年的孤寂生涯,未曾中斷寫作。他的創作經歷一段曲折的發展過程;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戰時和戰後的創作,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類:一類是描寫孤兒生活,抒發個人孤獨情懷,敘述失戀過程,訴說悲苦生命感受的作品,具有描繪細膩、感情真摯、激動人心的特色。如:〈精通葬禮的人〉、〈十六歲的日記〉等為代表。另一類則是描述身居社會底層的人物,尤其是階級較低的婦女的悲慘遭遇,這類作品真實呈現生活在底層的人群,生活與情感的矛盾糾結和苦難。如:《伊豆的踊子》、《花的圓舞曲》和《雪國》等為代表。另一類,他依照《伊豆的踊子》和《雪國》的模式,反映社會既存的問題,以及追尋日本美的清雅思緒和表現官能刺激的作品。如《古都》、《千羽鶴》和《山之音》等為代表。
.穿越時空,重現日本地景,走一趟經典文學之旅。
川端康成一生坎坷,卻運用他敏銳的心靈,洞察人生的生死場,然後寫下一行行美麗與哀愁的雋永文學作品。伊豆半島、越後湯澤、鐮倉、京都嵐山祐齋亭、平安神宮、清水寺……在陳銘磻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走入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文學場景。
川端康成大事記
◆1899年6月24日,出生於大阪,幼年父母雙亡,之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並反映在他的創作中。
◆1926年(27歲),除了發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劇本《瘋狂的一頁》也被拍成電影。
◆1934年(35歲),開始寫《雪國》連載,3年後出了單行本,並獲第三屆文藝懇話會獎。
◆1936年(37歲),因對戰爭的反抗,而宣佈停筆不寫文藝時評類文章,並在接下來幾年中廣泛參加相關活動。
◆1940年(41歲),參與成立日本文學會。
◆1944年(45歲),以《故園》等文章獲戰前日本最後一屆菊池寬獎。
◆1947年(48歲),歷經13年《雪國》定稿。
◆1949年(50歲),另一部重要的小說《千隻鶴》開始連載,1952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歌舞伎。
◆1961年(62歲),前往京都寫作《古都》,同年獲得文學勳章。
◆1968年(69歲),獲諾貝爾文學獎(日本第一人,亞洲第二人)。
◆1970年(71歲),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川端很受刺激,並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1972年(73歲),川端康成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與追思。
作者簡介
陳銘磻
1951年3月生,新竹市人,世界新聞專校廣電科畢,曾任國小教師、中廣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台視節目主持人、電影「香火」編劇。雜誌總編輯兼社長、出版社發行人。耕莘寫作會主任導師、救國團復興文藝營駐隊導師。國家文藝獎文學類提名委員。教育部鄉土教材撰稿員。新竹縣尖石鄉花徑文學步道、那羅文學屋企劃推動者。獲新店區公所設立「新店和美山陳銘磻文學步道園區」。曾以〈最後一把番刀〉一文獲中國時報第一屆報導文學優等獎。《情話》《軍中笑話》《尖石櫻花落》曾入選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香火》《報告班長》《部落‧斯卡也答》為電影原著。
從小受留學日本大阪的父親影響,對日本歷史、文化倍感興致,及長,喜愛閱讀和研究日本文學,並經常出入日本旅行,寫過不少關於日本的旅行文學作品;近年,更將報導文學的理念深化旅行之中,改弦易轍寫作日本古典與近代的「文學旅行」著作,深得好評。
著作有:《賣血人》《最後一把番刀》《父親》《陳銘磻報導文學集》《伊豆夏日某天》《沖繩星砂戀》《和風行旅》《雪琉璃》《夢浮伊豆》《雪落無聲》《幸福正在旅行》《開往北海道的幸福列車》《日本必遊絕美100景》《我在日本尋訪源氏物語的足跡》《我在日本尋訪平家物語的足跡》《在旅行中遇見感動》《川端康成文學�旅》等八十餘部。
現任:文學寫作班老師、專業作家,同時也是大愛電視台〈發現〉節目主持人,藉由主持節目的過程,見聞台灣庶民文化的豐富面,並從探訪中深入各縣市角落,發現台灣山水之美、人文多元化的特色,將優質的文化特性傳達給觀眾。
目錄
推薦序 心 岱 細品茶道之美學──川端的千羽鶴
推薦序 林文義 印記雪國的從前
推薦序 愛 亞 川端的掌上小說
總 序 陳銘磻 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
第一章:日本新感覺派作家的誕生.川端康成的出生背景與成長
人們在我的創作中找到日本文學傳統的風味
--川端康成.天生的文學藝術家
此花町綻放一朵幽玄的文學花
--川端康成出生地.大阪府天滿宮:相生樓
將老師的靈柩扛在肩上
--川端康成少年時代的居所.大阪府茨木市:豊川小學
人生中遇到的最初之愛
--川端康成的少年之愛.小笠原義人
彷彿瘋子一樣好勝倔強的小女孩
--川端康成的青春之愛.伊藤初代
新作家對老作家的挑戰
--川端康成中學年代的影像.大阪府茨木市:川端康成文學紀念館
新感覺派運動的浪潮
--川端康成大學時期的創作.東京帝國大學:東京都內文京區本鄉
第二章:我在美麗的日本.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與小說中的人性特質
源氏物語與芭蕉
--川端康成的講演.來台參加國際筆會第三屆亞洲作家會議
王朝之美與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美.王朝香氣
孤兒的悲哀成為我的處女作的潛流
--川端康成的文學著作.表現多面悲憫人性之美
美麗日本的我
--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在瑞典皇家學院領獎時的致辭
第三章:永遠孤獨的文學旅行者.川端康成在鎌倉市長谷的晚年生活與終極人生
孤獨與假面的告白
--川端與三島在鎌倉.亦師亦友的文學情懷
美的存在與發現
--川端與三島往復書簡.川端是多麼親近而重要的存在
生命從衰微到死亡,是「滅絕之美」
--川端康成晚年生活與辭世地.鎌倉市長谷
將顫動之美隱藏起來
--川端康成最後的故居.鄰近長谷車站的巷衖裡
溫柔的嘆息
--川端康成的墓地.鎌倉靈園:文鏡院殿孤山康成大居士
文學的東方美
--川端康成文學獎.傳承川端康成作品的新潮流
第四章:流連在伊豆的《伊豆□踊子》.薰子像一朵不甘心受傷的蓓蕾,緊緊咬住下唇。
《伊豆□踊子》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伊豆□踊�子》
《伊豆□踊子》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集.愛情都還未及開始發生,就結束了。
《伊豆□踊子》的影劇光芒
--原著改編的戲劇.先後六次搬上大銀幕、五次電視劇
伊豆□踊□子號鐵道之旅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伊豆半島
美國海軍提督培里的黑船經過下田港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下田港
一朵飄逸在伊東晴空中的蒲公英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伊豆伊東市
寂靜的日蔭高台上有座修禪寺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伊豆修善寺
撞見露天溫泉的自體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伊豆修善寺下方的獨鈷□湯
夏目漱石和島木健作走過竹林小徑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伊豆獨鈷□湯旁的竹林小徑
市集小街傳來三絃樂音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桂川畔的桂遊通�
叢山森林裡的伊豆文學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湯�島的伊豆近代文學博物館
隱蔽在樸實中的寫作小屋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湯�島的湯本館
少年人無悔的愛之光焰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湯�島的湯道
男橋和女橋相望的出會橋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湯�島西平橋
猶似橫渡時光隧道而來的一座文學大山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天城山
參天的宗太郎杉並木道
--《伊豆□踊子》文學地景.天城山河津七.
第五章:越後湯澤《雪國》尋駒子.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雪國》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雪.》
《雪國》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島村是個虛像,駒子和葉子都暴露在那無情的眼眸裡。
《雪國》的影劇光芒
--原著改編的戲劇.先後兩次搬上大銀幕、五次電視劇
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雪國》文學地景:越後湯澤
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雪國》文學地景:清水隧道
彷彿是從杉樹頂梢流出來的
--《雪國》文學地景:高半溫泉旅館裡的霞間
昔日的藝伎生活歷歷在目
--《雪國》文學地景:湯澤町雪國館
在駒子身上發現美好的日本心
--《雪國》文學地景:駒子與駒子□湯
駒子與島村在杉樹叢裡幽會
--《雪國》文學地景:□□道文學散步
駒子走過積雪覆蓋的坡道去到島村的房間
--《雪國》文學地景:諏訪神社
天下第一陪臣直江兼續
--《雪國》文學地景外一景:出生越後國的上杉氏一族
越後國與上杉謙信
--《雪國》文學地景外一景:新潟縣春日山城跡
第六章:鎌倉春空翩翩飛起《千羽鶴》.我已經是死了的人,除了日本的美,今後我別無想寫的了。
《千羽鶴》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千羽鶴》
《千羽鶴》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挑戰禁忌與倫理的親子因果圖
春空千鶴若幻夢的鎌倉
--《千羽鶴》文學地景:鎌倉市
菊治走在寺院山中小鳥啁啾鳴囀的庭院裡
--《千羽鶴》文學地景:圓覺寺佛日庵
靜御前的白拍子落在石級上
--《千羽鶴》文學地景又一景:鎌倉鶴岡八幡宮
如畫中仙靈的十一面觀音像
--《千羽鶴》文學地景又一景:長谷觀音寺
被寫入春□雪的木造歐式別墅
--《千羽鶴》文學地景又一景:鎌倉文學館
第七章:走進鎌倉《山□音》物哀的意象裡.菊子的雙眸一定從面具後面凝視著信吾。
《山□音》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日文原稱《山□音》
《山□音》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集.凝視著以家為中心的眾生世界
《山□音》的電影光芒
--原著改編的電影.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怎麼死?
祐齋亭裡的「川端□間」
--《山□音》文學地景:京都嵐山祐齋亭
川端在竹林裡構思《山□音》
--《山□音》文學地景:鎌倉報國寺
信吾「永恆的少年」的夢之島
--《山□音》文學地景:日本三景之宮城松島與安藝宮島
一念萬年都在淨心存妄中
--《千羽鶴》文學地景:鎌倉大佛
大自然洗淨了自己跟菊子的鬱悶
--《山□音》文學地景:新宿御苑
第八章:飛入京都歷史之美的《古都》中.苗子踏著冬日天空飄落的細小雪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古都》的發表與出版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日文原稱《古都》
《古都》的小說情節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幸運是短暫的,而孤單卻是永久的。
《古都》的電影光芒
──原著改編的電影.著名俳優山口百惠引退演藝界的紀念之作
垂櫻的簇簇紅花,把神宮襯得鮮豔奪目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平安神宮
是上帝把你遺棄到這個人世間來的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清水寺
陽光從竹梢間隙透出點點綠光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嵯峨嵐山野宮神社、竹林
生長在楓樹幹小洞裡的紫花地丁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北山杉林
真一坐在彩車上那副童男的形象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祇園祭
妳就是我的姊姊
──《古都》文學地景:京都八(土反)神社
序
總序
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之旅
二○一一年,時序進入春季,我正積極而緊密的忙錄搜集、整理和寫作《川端康成文學□旅》、《三島由紀夫文學□旅》、《夏目漱石文學□旅》三書,不料寫到川端「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與「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的淒美文字,恰如「我彷彿只有腳離開現實,遨遊於天空中了!」這時,客廳的電視新聞主播正聲嘶力竭的報導日本東北地區的宮城縣和茨城縣,遭逢九級的強烈大地震,同時引捲起二十幾公尺高的大海嘯,把鄰近城鎮淹沒成一座座空寂死城,死傷和失蹤人數遠超過萬人以上。
主播急促的聲音,瞬間喚醒我的知覺,我即刻從川端生死美學的文字裡跳脫開來,焦慮的走到螢幕前,睜眼面對滾滾浪潮把臨海市鎮吞噬襲捲的驚悚畫面,不忍卒睹的心情,一剎時,腦海中立即浮現出曾經到訪過,仙台市樸實的街景,以及松尾芭蕉俳句裡描繪的松島美景;這一場世紀大浩劫不僅淹沒東北地區難以數計的住民生命,就連當地的歷史、文化也一併被吞沒掉了。難忍苦楚的心,豈止痛字,天地無情,何能言語?
被松尾芭蕉讚譽形容:「松島呀!啊!松島呀!」的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位於松島灣,與樸實的仙台同屬於宮城縣。仙台是日本幕府時代著名的「獨眼龍」將軍伊達政宗,自十七世紀初統治這塊土地時所建立的古城,伊達家族以「青葉城」為根據地,在此建立起富有藝術與文學氣息的城市,時日一久,城下町開始繁榮富庶起來,仙台因而發展成為東北地區的文化中心。其中,仙台城跡、大崎八幡宮、東照宮,以及昔日治理仙台的領主,相關的古寺廟和神社四處林立。
想到宮城的災難,不免想起昭和初期的詩人、童話作家宮澤賢治的詩作〈雨�����〉(不要輸給雨):「不要輸給雨 不要輸給風 也不要輸給冰雪和夏天的炙熱 保持健康的身體 沒有貪念 絕對不要生氣 總是沉靜的微笑 一日吃四合的糙米 一點味噌和青菜 不管遇到什麼事 先別加入己見 好好的看 聽 瞭解 而後謹記在心不要忘記 在原野松林的樹蔭中 有我棲身的小小的茅草屋 東邊若有生病的孩童 去照顧他的病 西方若有疲倦的母親 去幫她扛起稻桿 南邊如果有快過世的人 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方如果有吵架的人們 去跟他們說:別做這麼無聊的事情了! 旱災的時候擔心的流下眼淚 夏季卻寒流來襲 不安的來回踱步 大家說我像個傻子 不需要別人稱讚 也無需他人為我擔憂 我 就想當這樣的人啊。」悲天憫人的情懷,寓意深遠,使人讀後動容不已。
地震尚未停歇,海嘯依舊滾滾而來,天地如物換星移,倏忽變色,我的視線黯然回到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的死亡美學裡,試圖從這些文學家的作品尋找他們對於「滅絕」的意識。
川端的文學作品,不僅流露出《源氏物語》所表現的王朝貴族,象徵冷艷美的官能性色彩,以及他那來自時代與民族性所支配的美學態度,正是他戰後的作品具體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心理困惑、迷惘以及沉淪的世態。他還將日本的悲哀、時代的悲哀,以至於自己的悲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悲哀美」和「滅亡美」。尤其承受西方「悲觀哲學」與「神秘主義」的衝擊,川端在日本傳統美學的思維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從而也找到東西方世紀末思想的匯合點。這即是他十分顯著的頹廢情調。
川端自青少年時期即已從心中累積的世界觀、人生觀的過程,接觸到不少死亡事件,他在日常生活裡常「嗅覺到死亡氣息」,進而產生對死亡的恐懼,他感受到生是在死的包圍之中,死是生的延伸,生命是無常的,好似「生去死來都是幻。」因而,愈加著力於從幻覺和想像中追求「妖艷的美的生命。」以及「自己死了彷彿就有一種死滅的美。」
看待「滅絕之美」為美的極致,讓川端在人世間七十三年的苦海生涯後,選擇口含煤氣管自盡身亡,成就自己對於物的「有」與「無」的界定,誠如他欣賞的印度哲人泰戈爾的思想:「靈魂的永遠自由,存在於愛之中;偉大的東西,存在於細微之中;無限是從形態的羈絆中發現的。」
一九七○年十一月,以《金閣寺》一書揚名國際的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市�谷自衛隊辦公室切腹自殺後,不少知名作家趕到現場,但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探望。三島之死,川端深受刺激,曾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同樣追求「絕美」人生的三島,早年的個性潛沉著強烈的陰柔氣質,他厭惡劍道,甚至厭惡劍道砍擊時所發出的聲響。直到年近三十歲時,他倏地感覺自己對於美的強烈憧憬,開始上健身房運動及游泳,甚至勤習劍道,將年幼以來即孱弱的身體改造得更加強健,期使自己不再為虛弱的肉體感到頹喪與自卑。這種追逐美的心態,影響他後來潛心撰寫的長篇名著《金閣寺》有所關聯,這本書中的主角就是一個自慚於口吃的猥瑣,卻又極端崇尚極致之美,導致內心扭曲與抱持幻滅心理的少年,一心想要摧毀「美的金閣寺」。這一點,可以說是三島在現實中的想法,這種意識又跟他的創作內容與華麗的文字互相呼應。
他在《金閣寺》一書寫道:「金閣知道,人生中,化身於永恆的瞬間,雖然能使我們陶醉,但與之此時的金閣化身為瞬間的永遠,相較起來,就很微不足道了。永遠存在的『美』,也正是在這時候阻撓我們的人生,搗毀我們的人生。生存中所顯示的驚鴻一瞥的瞬間美,在未遭荼毒之前,是脆弱得不堪一擊的,它立刻就崩潰消失,隨之,生存本身也暴露在滅亡的淡褐色光芒下。」
三島的一生充滿無數矛盾,他的死使他從難以自拔的矛盾中得以徹底解脫,更或者說,他的死使他一生都不曾安寧過的靈魂終於獲得安息。這也許即是他心中「永遠存在的美」吧!
相較於用「殉死」來完成心中「美的追求」的川端和三島,以寫作《我是貓》、《草枕》、《少爺》和《夢十夜》等書成為日本文壇巨擘的夏目漱石,情況則非如此。四十九年人間生涯的後半生,屢受神經衰弱症和胃潰瘍困擾,卻仍執意文學救社會、救國家的夏目曾說:「在這裡我決定,將從根本上解釋『何謂文學』的問題。同時我下決心,利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這個問題,從而把它當做該研究的第一階段。我把一切的文學書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層,已經把自己關在一家租屋裡。我之所以要通過閱讀文學書籍來知道何謂文學,是因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為有效。我發誓,一定要追究文學到底產生於怎樣的心理需要,因而在這個世界生成、發達和頹廢的。也發誓一定要追究,文學到底產生於怎樣的社會需要,因而存在、興隆和衰亡的。」
他的文學尊嚴讓他坦然拒絕接受日本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一九一六年因胃潰瘍去世,臨死前,他同意將自己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一九八四年,他的人像被印在一千元的日幣上。
選擇這三位同樣就學與畢業於東京大學的文學家,做為我個人「近代日本文學家的文學之旅」的對象,一方面源自於先前完成日本古典小說雙璧《源氏物語》和《平家物語》的文學之旅寫作與出版,更覺需要從被文學評論家形容為地地道道是《源氏物語》一貫傳承下來的日本典型作家,川端康成坎坷的一生,卻運用其敏銳心靈,洞察人生的生死場,然後寫下一行行美麗與哀愁的雋永文學作品,留予後世傳承典範的熱愛中,尋索意味。另則,究其遠因,自然是來自年少時代因喜愛而瘋狂閱讀這些人的作品,以及經由這三位文學家的名著改編拍成的電影,並受其深刻影響的緣故。
從事日本文學旅行的活動多年,每回前往日本旅遊,特別喜歡走訪具有歷史與文學象徵的地景,文學與文學家在日本的地位崇高,因此,關於以文學或文學家為主體的文學地景也跟著特別豐盛,我也就相對討了便宜,從中獲取更多研究資源與寫作材料。無論是《川端康成文學□旅》、《三島由紀夫文學□旅》或《夏目漱石文學□旅》,三位文學家著作裡所敘述或描繪的地景,我曾經多次走訪,如川端《伊豆□踊子》中的伊豆天城山、三島《潮騷》中的三重鳥羽和夏目《少爺》中的松山道後溫泉等,我在這些文學地景裡感受三位文學家取材創作的心思與意識,從而承歡他們在作品中所欲傳達的人生百相的悲喜特質。
依循三位文學家的出生、成長、創作、作品,乃至於辭世的地景寫作,我在這三本書裡,以一個欣賞者的角色,心陷其中,輕悄走過,領受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與文學旅行的風雅之實。
陳銘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468680
- 叢書系列:文學堂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