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情咖啡店秒殺搶購
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飲食-咖啡/茶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人情咖啡店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總說好東西需要時間的沉澱,
臺灣十六家開業於上個世紀的老咖啡店,
每一位至今仍堅守崗位的老闆,
用咖啡寫下一則則人與人之間的人情故事......
臺灣十六家開業於上個世紀的老咖啡店,
每一位至今仍堅守崗位的老闆,
用咖啡寫下一則則人與人之間的人情故事......
隱身高雄鹽埕埔小巷裡,有一間開業三十多年的咖啡店,堅持用從冰箱拿出的濕捲毛巾招呼客人、多年來煮同一間廠的豆子、叫同一家瓦斯行、每天提供免費早餐......;別人笑老闆娘傻時,她總一派爽朗笑聲地回說:「比起賺錢,人跟人的感情才是一輩子的投資。」
乍看之下,這種老闆親自與客人互動的小咖啡店,在各種新式咖啡連鎖店的席捲下,已經逐漸被人淡忘。但其實,在這裡上演的故事、老闆對咖啡的堅持與信念、凝結在老咖啡店裡的時代風貌,都讓人感受到老式咖啡的無窮魅力。
本書精挑細選十六家開業於上個世紀的臺灣老咖啡店,這十六家店除了年份傲人,重要的是,老闆都仍在店內服務,親自為要端給客人的咖啡品質把關。以十年為計算單位堅守著崗位的老闆們,可以驕傲地說,他們經營的不僅是店家服務,更多的是信任與堅持。
有感於各家老咖啡店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照片,許多已歇業的咖啡店僅存一段佳話,身兼專業攝影師的作者Hally,這次也帶著相機跑遍臺灣和離島,透過超過120張相片,記錄下這十六家咖啡店的老闆、咖啡、餐點和店內風景,訪談過程中也挖掘出不少封存在老闆們家中的歷史照片,無疑是台灣老咖啡店文化的珍貴重要記錄。
如果你曾拜訪日本,一定會對各地的昭和風咖啡留下深刻印象,這些店家已然成為日本重要文化資產。回頭看看臺灣,臺灣一樣擁有豐富特殊的咖啡文化,存留在全臺各地一家家的老店裡。我們希望藉著本書的十六篇文章,引領讀者走進這些咖啡店。從老闆端出的濕毛巾、充滿磨痕的桌面、隔壁桌老顧客的聲音,我們將認識到在風格咖啡店、連鎖咖啡店出現之前,有一杯杯用Siphon煮的深培咖啡,以強勁深厚的香氣,說著一個個充滿人情味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Hally Chen
本名陳嵩嵐,1996年與友人成立事務所,長年專事唱片美術設計,2010年入圍第21屆金曲獎專輯包裝獎,2014年入圍第13屆美國IMA獨立音樂獎專輯包裝獎。熱情攝影與寫作,專注探索人情風景,轉換多年美學經驗記錄在地文化,於多本中文雜誌撰寫專欄,目前連載中的有《好吃》「小吃大餐」、《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On The Way Café|咖啡旅行」。著有《遙遠的冰果室》(2013)。
Hally Chen
本名陳嵩嵐,1996年與友人成立事務所,長年專事唱片美術設計,2010年入圍第21屆金曲獎專輯包裝獎,2014年入圍第13屆美國IMA獨立音樂獎專輯包裝獎。熱情攝影與寫作,專注探索人情風景,轉換多年美學經驗記錄在地文化,於多本中文雜誌撰寫專欄,目前連載中的有《好吃》「小吃大餐」、《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On The Way Café|咖啡旅行」。著有《遙遠的冰果室》(2013)。
目錄
前言
蜂大咖啡──臺北西門町。一九五六年開業
巴里園──澎湖馬公。一九五七年開業
優の咖啡──臺北八条通。一九七四年開業
中非咖啡──臺中四維街。一九七七年開業
青島蜜蜂咖啡──臺北青島東路。一九七八年開業
聯禾咖啡──臺北景美。一九七九年開業
基隆上島咖啡──基隆信二路。一九七九年開業
小堤咖啡──高雄鹽埕。一九七九年開業
吾愛吾家咖啡專門店──雲林斗六。一九八一年開業
巧園咖啡──臺中自由路。一九八三年開業
華泰咖啡──臺中三民路。一九八四年開業
黑豆坊咖啡──臺北士林。一九八八年開業
王義咖啡──臺北三条通。一九九二年開業
咖啡走廊──臺北中山北路。一九九二年開業
咖啡倉庫──臺北忠孝東路。一九九五年開業
四季咖啡──臺北天母。一九九八年開業
附錄一、老咖啡店道具小圖典
附錄二、火柴盒上的咖啡記憶
店家資訊
蜂大咖啡──臺北西門町。一九五六年開業
巴里園──澎湖馬公。一九五七年開業
優の咖啡──臺北八条通。一九七四年開業
中非咖啡──臺中四維街。一九七七年開業
青島蜜蜂咖啡──臺北青島東路。一九七八年開業
聯禾咖啡──臺北景美。一九七九年開業
基隆上島咖啡──基隆信二路。一九七九年開業
小堤咖啡──高雄鹽埕。一九七九年開業
吾愛吾家咖啡專門店──雲林斗六。一九八一年開業
巧園咖啡──臺中自由路。一九八三年開業
華泰咖啡──臺中三民路。一九八四年開業
黑豆坊咖啡──臺北士林。一九八八年開業
王義咖啡──臺北三条通。一九九二年開業
咖啡走廊──臺北中山北路。一九九二年開業
咖啡倉庫──臺北忠孝東路。一九九五年開業
四季咖啡──臺北天母。一九九八年開業
附錄一、老咖啡店道具小圖典
附錄二、火柴盒上的咖啡記憶
店家資訊
序
前言
最初拜訪這些上個世紀開業至今的咖啡店,是因為在寫前一本拙作《遙遠的冰果室》的採訪過程中,發現不少臺灣早期的咖啡店營利事業登記為「冰果店」。進一步了解才明白,當年除了政府以「特定營業管理規則」課徵高年費、和茶室一樣容許有「女性陪侍」的特種咖啡廳之外。並沒有單純咖啡店的分類。當時賣咖啡的地方不是國際大飯店、就是西餐廳,由於營業項目與課稅高低有關,不少小型咖啡店都是以冰果店或飲食店的項目登記。後來閱讀許多文人前輩的散文,文中所提起許多曾風采一時、已然消失的咖啡店,但留下的照片卻少之又少,讓我興起念頭,拜訪這些上個世紀開業至今仍現役的老咖啡店,留下這群頭家們口述的故事與目前店貌。
咖啡在國內外都並非主食,在世界各地卻總有老店存在,甚至經營上百年,真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或許就因為來此的都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想在忙碌的日子中留下一杯咖啡的餘裕。如同藝術、文學等,在資本社會中所謂吃不飽的東西一樣,再現實的時代,精神也需慰藉。一如再辛苦的人生,終究有微笑一刻。友人問我,為何偏愛這些老店?別開玩笑了,我在乎的可不只是店老。時代是最好的篩選,任何能留下至今的老店,都是翻山越嶺,才來到你我面前,有其不可取代的原因。常年人與人交會之處,必有我輩最好的人生借鏡。
我在人生中第一次和咖啡接觸,大約在一九八六年左右,當時自己還是個三年級的國中學,臺灣仍處在第一波咖啡的時代,國際連鎖咖啡店和精品莊園咖啡都還沒出現。某天下午,母親不知被哪位阿姨帶去臺北辛亥路上的農產超市、一間名為「香蒂咖啡」的店嚐鮮。當時見老闆表演一手維也納咖啡,她喝完一轉身就變成咖啡狂熱者,當場買了一套賽風壺、酒精燈、咖啡豆回家。當天晚上在餐桌上現學現賣,煮了咖啡給全家喝。她先在咖啡杯底撒上一層薄糖,接著倒入煮好的熱咖啡,小心翼翼地放兩杓鮮奶油在表面,然後嚴格規定大家要像咖啡店老闆交代的喝法,絕對不能用湯匙攪拌,直接和著上層的冰鮮奶油和下層的熱咖啡一起入口。不知是否因為從來不曾喝過咖啡的緣故,還是當時全家體質太老土,那一夜喝完咖啡後,全家人連續失眠了兩夜沒人能闔上眼,我還因為火氣大流了鼻血。母親的咖啡狂熱,就在兩夜無眠中宣告結束。那個賽風壺只用過一次就被收進櫥櫃裡。多年後,我們搬離了老家,賽風壺連同發黃完整的包裝盒也一起被帶走,至今還安然躺在我的倉庫中。至今問起此事,母親仍歷歷在目,記得那間咖啡店老闆姓張。
高中時期,長達一年的時間,我每週一至週五早上都得去一間父親初中時也就讀過、名為美爾頓的英語學校上課。學校是一棟位在臺北濟南路和新生南路口的七樓建築,現今已經拆除了。那時,光華橋還在,光華商場就在橋下。每天早上我搭公車在對面下車,紅綠燈旁剛好就是老樹咖啡的臺北店,咖啡店深色的玻璃隱約透望著客人坐著皮椅、看報紙喝咖啡的氣派模樣,讓我第一次對大人去的咖啡店感到好奇。幾年前被臺中友人S君帶去平等街上一間她最鍾愛的咖啡店,才知道原來老樹咖啡的總店在臺中。除了布置上的小細節,臺中和臺北三間店的氣氛大致一樣。要說三間老樹咖啡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家,是臺中平等街這間,光是門口矗立的參天大樹就充滿店名意境。來這裡喝咖啡,我最喜歡點「巧克力吐司」。店家將厚吐司塗上牛油再烤過,等切三份,然後再擠上鮮奶油和巧克力醬,一股老派華麗的畫面好對我的胃口。
有一回,我在店裡遇見老闆娘,聽她一說才知道,這間老平房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一九七八年他們因為門口的老樹而買下這裡當店面,那兩株樹就一直都是他們在照顧。兩株一大一小,原以為小株的會死掉還擔心著,想不到隨著時間挺拔茂盛的這株枝葉竟然伸展來瘦小的這株扶持,連長根都包覆過去。它們就像一對老夫妻。
臺北現役的老咖啡店中,若論資深要排出前三名,除了本書拜訪的蜂大,還有「南美」和「明星」咖啡店。我家住在天母,地緣上的便利,我比較熟悉士林文林路上的南美,這裡和成都路上那間是不同經營者,早晨時常坐滿習慣在此吃早餐的士林人,一杯咖啡、一份烤土司和一顆水煮蛋,還附上胡椒和鹽巴,好不高級。這三間元老級的咖啡店之中,就屬明星最老了。創立於上海、一九四九年在臺北重新開業的明星咖啡館,自己出生的太晚,沒趕上它聚集文人雅士的時代。不過,我曾經在這間咖啡館點過一道菜,至今仍難忘。那是二〇〇四年,在一場火災之後,二樓休業了十五年的咖啡館重新整理開幕。當時的我和其他臺北人慕名前往,菜單上有一款「明星湯」特別吸引我注意,當場請教了當時的店長,從店長口中得知背後典故。原來是文人們以前常聚集在明星一整天,就連家人有事也是直接打電話來店裡找人。文人口袋不深,老闆為了怕他們餓著,特地為他們設計了這款特別菜單。那是一盤熱湯,附上三片烤吐司,盤上同時放有牛油和果醬各一小坨,用完後附上一杯熱咖啡。那一年為了點那盤充滿故事的湯,我時常和朋友約在明星咖啡館相見,還慎重用底片機拍攝留下了照片。可惜,後來咖啡館轉型,聽說菜單上已經沒有這道湯品了。
在近三年的探訪過程中,我從這些老咖啡人的口中得知,不少在上個世紀經營得有聲有色、赫赫有名的咖啡業者,最後消失的原因都並非我們以為的市場低潮,反而是最光彩的時代轉投資其他行業,進而失敗拖垮了本業。以我粗略的估算,全臺灣上個世紀經營至今現存的老咖啡店只剩下二十來間,多數集中在都會區,五都之中,以臺北店最多、臺中次之。這些老店經營者多半有幾個共同的特質,除了養家活口的責任,不喜交際應酬,專心在自己的咖啡吧檯,他們和客人之間始終保持一種似近非近的關係。他們一生傾聽客人的故事,裝滿人情人暖,卻謹言慎行如一艘永不靠岸的貨輪,靜靜地繼續向前行駛。
本書除了重整二〇一三至二〇一四年之間,我於雜誌同名專欄連載兩年的文章和照片,今年開始又陸續重訪,並加上其他為店家。書中除了「咖啡倉庫」於二〇一四年一月閉店,其餘的店家仍營業中。誠如當年我開始執筆寫字,單純想把這個時代見到的風景連同照片一起留下的心意。自身的文字能力有限,加上囿於體力和書本的厚度,無法將市場上所有的時代老店一一拜訪,力有未逮。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有一間最鍾愛的店或老闆,如有疏漏您心目中理所當然的老店,盼請多多包涵。回想起來,最初我因為喜歡東洋的老咖啡店,而聯想紀錄臺灣的老冰果室,後來又因為尋找冰果室的資料中看見這些臺灣老咖啡店,又起念拜訪的念頭,最後竟寫了這本書,我想是命定的緣分。
年歲洗盡鉛華之後,我們在心裡留有一塊最柔軟的部分,我稱它為人情。幾百年來,無論咖啡怎麼演變,製作過程始終一樣。從樹上摘下酸甜的咖啡果實、除去果肉,經過日曬水洗、火烤熱風,蛻去了一層銀皮,再用熱水沖煮,變成一杯甘醇咖啡。想想你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
最初拜訪這些上個世紀開業至今的咖啡店,是因為在寫前一本拙作《遙遠的冰果室》的採訪過程中,發現不少臺灣早期的咖啡店營利事業登記為「冰果店」。進一步了解才明白,當年除了政府以「特定營業管理規則」課徵高年費、和茶室一樣容許有「女性陪侍」的特種咖啡廳之外。並沒有單純咖啡店的分類。當時賣咖啡的地方不是國際大飯店、就是西餐廳,由於營業項目與課稅高低有關,不少小型咖啡店都是以冰果店或飲食店的項目登記。後來閱讀許多文人前輩的散文,文中所提起許多曾風采一時、已然消失的咖啡店,但留下的照片卻少之又少,讓我興起念頭,拜訪這些上個世紀開業至今仍現役的老咖啡店,留下這群頭家們口述的故事與目前店貌。
咖啡在國內外都並非主食,在世界各地卻總有老店存在,甚至經營上百年,真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或許就因為來此的都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想在忙碌的日子中留下一杯咖啡的餘裕。如同藝術、文學等,在資本社會中所謂吃不飽的東西一樣,再現實的時代,精神也需慰藉。一如再辛苦的人生,終究有微笑一刻。友人問我,為何偏愛這些老店?別開玩笑了,我在乎的可不只是店老。時代是最好的篩選,任何能留下至今的老店,都是翻山越嶺,才來到你我面前,有其不可取代的原因。常年人與人交會之處,必有我輩最好的人生借鏡。
我在人生中第一次和咖啡接觸,大約在一九八六年左右,當時自己還是個三年級的國中學,臺灣仍處在第一波咖啡的時代,國際連鎖咖啡店和精品莊園咖啡都還沒出現。某天下午,母親不知被哪位阿姨帶去臺北辛亥路上的農產超市、一間名為「香蒂咖啡」的店嚐鮮。當時見老闆表演一手維也納咖啡,她喝完一轉身就變成咖啡狂熱者,當場買了一套賽風壺、酒精燈、咖啡豆回家。當天晚上在餐桌上現學現賣,煮了咖啡給全家喝。她先在咖啡杯底撒上一層薄糖,接著倒入煮好的熱咖啡,小心翼翼地放兩杓鮮奶油在表面,然後嚴格規定大家要像咖啡店老闆交代的喝法,絕對不能用湯匙攪拌,直接和著上層的冰鮮奶油和下層的熱咖啡一起入口。不知是否因為從來不曾喝過咖啡的緣故,還是當時全家體質太老土,那一夜喝完咖啡後,全家人連續失眠了兩夜沒人能闔上眼,我還因為火氣大流了鼻血。母親的咖啡狂熱,就在兩夜無眠中宣告結束。那個賽風壺只用過一次就被收進櫥櫃裡。多年後,我們搬離了老家,賽風壺連同發黃完整的包裝盒也一起被帶走,至今還安然躺在我的倉庫中。至今問起此事,母親仍歷歷在目,記得那間咖啡店老闆姓張。
高中時期,長達一年的時間,我每週一至週五早上都得去一間父親初中時也就讀過、名為美爾頓的英語學校上課。學校是一棟位在臺北濟南路和新生南路口的七樓建築,現今已經拆除了。那時,光華橋還在,光華商場就在橋下。每天早上我搭公車在對面下車,紅綠燈旁剛好就是老樹咖啡的臺北店,咖啡店深色的玻璃隱約透望著客人坐著皮椅、看報紙喝咖啡的氣派模樣,讓我第一次對大人去的咖啡店感到好奇。幾年前被臺中友人S君帶去平等街上一間她最鍾愛的咖啡店,才知道原來老樹咖啡的總店在臺中。除了布置上的小細節,臺中和臺北三間店的氣氛大致一樣。要說三間老樹咖啡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家,是臺中平等街這間,光是門口矗立的參天大樹就充滿店名意境。來這裡喝咖啡,我最喜歡點「巧克力吐司」。店家將厚吐司塗上牛油再烤過,等切三份,然後再擠上鮮奶油和巧克力醬,一股老派華麗的畫面好對我的胃口。
有一回,我在店裡遇見老闆娘,聽她一說才知道,這間老平房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一九七八年他們因為門口的老樹而買下這裡當店面,那兩株樹就一直都是他們在照顧。兩株一大一小,原以為小株的會死掉還擔心著,想不到隨著時間挺拔茂盛的這株枝葉竟然伸展來瘦小的這株扶持,連長根都包覆過去。它們就像一對老夫妻。
臺北現役的老咖啡店中,若論資深要排出前三名,除了本書拜訪的蜂大,還有「南美」和「明星」咖啡店。我家住在天母,地緣上的便利,我比較熟悉士林文林路上的南美,這裡和成都路上那間是不同經營者,早晨時常坐滿習慣在此吃早餐的士林人,一杯咖啡、一份烤土司和一顆水煮蛋,還附上胡椒和鹽巴,好不高級。這三間元老級的咖啡店之中,就屬明星最老了。創立於上海、一九四九年在臺北重新開業的明星咖啡館,自己出生的太晚,沒趕上它聚集文人雅士的時代。不過,我曾經在這間咖啡館點過一道菜,至今仍難忘。那是二〇〇四年,在一場火災之後,二樓休業了十五年的咖啡館重新整理開幕。當時的我和其他臺北人慕名前往,菜單上有一款「明星湯」特別吸引我注意,當場請教了當時的店長,從店長口中得知背後典故。原來是文人們以前常聚集在明星一整天,就連家人有事也是直接打電話來店裡找人。文人口袋不深,老闆為了怕他們餓著,特地為他們設計了這款特別菜單。那是一盤熱湯,附上三片烤吐司,盤上同時放有牛油和果醬各一小坨,用完後附上一杯熱咖啡。那一年為了點那盤充滿故事的湯,我時常和朋友約在明星咖啡館相見,還慎重用底片機拍攝留下了照片。可惜,後來咖啡館轉型,聽說菜單上已經沒有這道湯品了。
在近三年的探訪過程中,我從這些老咖啡人的口中得知,不少在上個世紀經營得有聲有色、赫赫有名的咖啡業者,最後消失的原因都並非我們以為的市場低潮,反而是最光彩的時代轉投資其他行業,進而失敗拖垮了本業。以我粗略的估算,全臺灣上個世紀經營至今現存的老咖啡店只剩下二十來間,多數集中在都會區,五都之中,以臺北店最多、臺中次之。這些老店經營者多半有幾個共同的特質,除了養家活口的責任,不喜交際應酬,專心在自己的咖啡吧檯,他們和客人之間始終保持一種似近非近的關係。他們一生傾聽客人的故事,裝滿人情人暖,卻謹言慎行如一艘永不靠岸的貨輪,靜靜地繼續向前行駛。
本書除了重整二〇一三至二〇一四年之間,我於雜誌同名專欄連載兩年的文章和照片,今年開始又陸續重訪,並加上其他為店家。書中除了「咖啡倉庫」於二〇一四年一月閉店,其餘的店家仍營業中。誠如當年我開始執筆寫字,單純想把這個時代見到的風景連同照片一起留下的心意。自身的文字能力有限,加上囿於體力和書本的厚度,無法將市場上所有的時代老店一一拜訪,力有未逮。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有一間最鍾愛的店或老闆,如有疏漏您心目中理所當然的老店,盼請多多包涵。回想起來,最初我因為喜歡東洋的老咖啡店,而聯想紀錄臺灣的老冰果室,後來又因為尋找冰果室的資料中看見這些臺灣老咖啡店,又起念拜訪的念頭,最後竟寫了這本書,我想是命定的緣分。
年歲洗盡鉛華之後,我們在心裡留有一塊最柔軟的部分,我稱它為人情。幾百年來,無論咖啡怎麼演變,製作過程始終一樣。從樹上摘下酸甜的咖啡果實、除去果肉,經過日曬水洗、火烤熱風,蛻去了一層銀皮,再用熱水沖煮,變成一杯甘醇咖啡。想想你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14179
- 規格:精裝 / 368頁 / 12.8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博客來中文書館為全台灣最大網路書店,提供文學小說、商業理財、漫畫、心靈、醫療保健、藝術設計、童書、親子教養、考試書等中文書,並有豐富特價書。博客來,書籍,中文書,圖書,網路書店,特價書,買書,66折,六六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